时来运转 大难不死
上面的故事是司马迁在《卫青、霍去病列传》里说的一个小细节,很容易被忽略,但这种细节是不能忽略的。我们应该知道刘邦和项羽看见秦始皇仪仗时的表现,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就这两句话,他们二人一个深沉一个张扬的性格就跃然纸上。
不能因为卫青说这种“没人打骂就不错了”显得很窝囊的话,就认为他是一个没有抱负的人。卫青是笑着说的,说明他很高兴,也暗示着他未必没想过报国封侯的事,只是现在的境遇与理想差得太远。卫青从小就生活在被人歧视奴役的环境里,他所能做的只能是谨慎做事、小心做人,不大可能像项羽一样嚣张,甚至都不会如陈胜,敢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的志向是埋在心里的。
这个穷小子,在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突然就时来运转了。他的同母姐姐卫子夫进了宫并得到汉武帝宠幸。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青和他的兄弟姐妹也发达起来,卫青也被召到建章宫当差。但卫子夫得宠、卫家突然兴盛,肯定会被人嫉妒,比如皇后。
原来陈皇后虽然与汉武帝结婚数年,被立为皇后,但没有生过儿子,她想到如果卫子夫生下男孩,就会被立为太子。子贵母荣,卫子夫也就会扶摇直上,成为皇后。她深感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因而悲愤交加。可是卫子夫正得皇帝宠爱,陈皇后不敢直接加害于她,就经常在自己的母亲大长公主面前诉委屈,发怨言。
大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姑母,也深知此中的利害,唯恐女儿失宠,自己的尊荣受影响。于是就找了个借口,要加害卫青,并把他逮捕下狱,准备把他处死。当时卫青有一个好友,名叫公孙敖,是皇帝身边的一个侍从,他听到了消息,率领平时和卫青要好的几名壮士,闯进囚室,把卫青救走。
汉武帝得知后,非但没有怪罪,还赏赐了他们。卫青同母兄弟姐妹都显贵了,几天里赏赐达千金之多。连公孙敖都由此显贵。等到卫子夫成为皇后,卫青也被任命做了大中大夫。真是大难不死,因祸得福啊。从这时起,汉武帝开始着力培养他,并在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派他和李广等三位将领一起兵分四路出击匈奴,卫青一生的功业从此开始。
第二节 首次出征,一鸣惊人
卫青并不是歼灭匈奴最多的将领,但是他确实是汉匈战争里贡献最大的将领。汉朝反击匈奴的第一个胜仗就是卫青打的,龙城战役虽然只消灭敌人700人,但却粉碎了许多汉朝主和大臣宣扬的“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汉朝将士树立了必胜匈奴的坚定信念。第一次对每个人都很关键,卫青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