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标题

背景:
阅读详情

为袁崇焕守墓390年后,这个家族还会继续坚持吗?

日期:2020年08月21日 18: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21日电(袁秀月)一碟坚果、几个石榴、一盘广东香肠,还有一罐北冰洋汽水……

  这是佘幼芝离开的第七天,女儿焦颖在桌上摆的她生前最喜欢的几样吃食。桌子正中央立着的,是佘幼芝挂着爽朗笑容的照片。

  8月12日,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从1630年袁崇焕去世到今天,佘家已经为袁崇焕守墓整整390年。而佘幼芝的女儿焦颖将接过母亲的班,继续守下去。

焦颖为母亲上香。袁秀月 摄

  袁崇焕的悲剧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袁崇焕这个名字,都是从金庸的小说《碧血剑》中。小说讲述了袁崇焕的遗孤袁承志为父报仇的故事,有人将袁崇焕称为《碧血剑》的隐形男主角。金庸本人也对袁崇焕欣赏有加,曾专门为其撰写《袁崇焕评传》。

  不过,金庸的第一篇历史人物评传却遭受了不少争议,有人并不认同金庸对于袁崇焕和明朝那段历史的解读。

  那么,袁崇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的争议又来自何处?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名将,曾大败努尔哈赤,使其遗恨而终。崇祯皇帝即位后,袁崇焕备受赏识,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管辖辽东、河北、天津、山东等地,是明末经营关外防务、抗击后金势力的重要将领,崇祯皇帝曾亲赐其尚方宝剑。

佘幼芝和外孙女在袁崇焕祠墓。袁秀月 摄

  然而,1629年,在袁崇焕又一次击退后金进军后却锒铛入狱,次年就被处死,家人流放,家产抄没。

  后人认为,崇祯皇帝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冤杀了袁崇焕。也有人推测,袁崇焕被冤杀,跟明末魏忠贤遗党与东林党人的斗争有关。还有人认为,袁崇焕的悲剧源于己巳之变和崇祯皇帝的性格弱点。

  而袁崇焕的争议则大多集中在他擅杀将领毛文龙上,有观点称,毛文龙之死为后金解除了后顾之忧,金兵由此长驱直下。

  历史真相几何,早已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不过在争论之外,很多人都同意一点,袁崇焕的死是一场悲剧。

佘幼芝回广东老家时被赠送的题字。袁秀月 摄

  佘家守墓故事:从佘义士到佘幼芝

  1630年8月,袁崇焕被处以磔刑,年仅46岁。相传袁崇焕被杀后,没有人敢给他收尸,袁崇焕的部下佘义士冒着危险“夜盗其头”,埋葬在自家院子里,从此隐姓埋名,终身为其守墓,死后还交代家人将其埋在袁崇焕墓旁。同时留下祖训:不能回广东老家;不许做官,要读书;要世代守护袁崇焕墓。

  这位佘义士便是佘幼芝的先祖,这段故事在清代笔记《燕京杂记》中有所记载,岭南冯渔山题义庄有云:“丹心未必当时变,碧血应留此地坚”。而袁崇焕墓便位于北京市广渠门以内卧佛寺以东,以前的广东义园,又称佘家馆,现在的东花市斜街52号院。直到2002年,佘家人一直住在这里,守着袁将军墓。

  “文化大革命”期间,袁崇焕祠墓曾遭到严重破坏,袁祠也逐渐成为居民杂院。佘幼芝堂兄一家搬走,佘家的守墓事业险些中断。也就是那时,佘幼芝扛过了守墓这份责任。1978年之后,她四处奔走,呼吁袁祠修复。

佘幼芝和丈夫焦立江

  焦颖和弟弟就出生在袁祠,她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的情形。那时父亲焦立江是小学教师,他觉得大杂院的环境不适合孩子的教育,希望搬到环境好一点的地方去。但母亲不想离开袁祠,一直推三阻四不同意,两人还因此闹过离婚。

  直到后来,关注袁崇焕祠墓的人越来越多,来访的人也越来越多,父亲才慢慢了解袁崇焕的故事,理解佘家守墓的艰辛。后来,焦立江也开始支持妻子,还帮助佘幼芝准备各种材料。

  “我父亲那时候在上班,下班回来就开始写材料,有时候写到半夜两三点,写完了把我妈叫起来念给她听,半夜被他们吵醒是经常的事。”焦颖说,那时母亲也有工作,为了反映问题,她经常要请假。

佘幼芝夫妇和女儿焦颖及外孙女

  执拗的佘幼芝 女儿焦颖接班守墓

  “幼芝”谐音“幼稚”,焦颖一直调侃,其实母亲的性格跟她的名字很像“幼稚一辈子”,每次她这么说,母亲也乐,但就是不爱听。

  “别看她年岁大了,她有时候考虑问题比较单纯,她性格也特别直率、开朗。”焦颖说,母亲性格倔强,如果她想做什么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不过如果她没这么拗的话,她也办不成守墓这件事。

  其实有段时间,焦颖也不支持母亲的工作。因为那时在她看来,母亲的心里似乎没有家里人,特别是没有孩子,“(守墓)这件事情在她心目当中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1992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对袁崇焕祠墓进行修缮。2002年,有关部门再次对袁崇焕祠墓进行大修,并将其改为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对于佘幼芝来说,这是久等的一刻,然而由于房屋损坏严重,祠墓内的十九户居民也不得不全部搬走。焦颖回忆,搬走的那天,老太太在外边大哭,甚至比儿子去世的时候哭得还伤心。

视频截图:佘幼芝两年前去袁崇焕祠墓

  2003年,焦颖的弟弟焦平原本要应老家的邀请,去袁崇焕纪念园工作,没想到在征求女朋友父母同意的路上横遭车祸去世。最后焦平的骨灰被送到纪念园,永远守护袁崇焕将军。

  “那时我接到通知的时候,一下子就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焦颖说,既然父母没办法改变,那么作为女儿只能顺从他们。他们老两口有三个共同的愿望:一是回去继续守墓,二是全面恢复袁祠建筑群,三是申请非遗。

  真正触动焦颖的是,2016年父亲重病时,他还在惦记这三件事。父亲去世后,焦颖一直陪着母亲生活。在母亲最后的5个月时间里,她连说话都费劲,但心里仍然想着这三件事。

  佘幼芝希望女儿能够接班,把守墓事业传承下去。所以母亲临走的时候,焦颖多次跟她表示:“您该放下的放下,您没做成的事儿,我尽我的力量去做。”

  “我不像母亲那样执着,我也不会像她那样抛家舍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母亲做的这件事情伟大,她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那么我就应该把她的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影响更多的人。”焦颖说,她可能做不到母亲那么好,但起码她能做到抽出时间到墓地打扫卫生、剪剪草浇浇水。

  至于孩子会不会继续守墓,焦颖则表示,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其实从某些层面来说,我弟弟已经在广东永远守下去了。如果孩子愿意,那是(最好)。可能我会在日常生活中跟她有意无意地沟通这些事情,我不会勉强她。”(完)


本文地址:https://www.24qq.cc/n76629c35.aspx,转载请注明24FA出处。
| |
评论: 为袁崇焕守墓390年后,这个家族还会继续坚持吗? - 网民评论 全部评论 0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周热门
    • 今日热门

    首页 焦点(3631) 热点(2630) 新闻(13200) 国际(5255) 娱乐(4591) 视频(131) 综艺(1809) 影视(3410) 音乐(2082) 民生(3742) 行业(304) 财经(1659) 股票(364) 时装(9) 商机(19) 女性(421) 男士(75) 美容(44) 时尚(30) 珠宝(40) 饰品(28) 品牌(12) 保健(59) 健康(270) 养生(105) 医学(360) 母婴(113) 亲子(56) 旅游(406) 购物(11) 美食(59) 创业(90) 社会(9881) 观点(1023) 房产(1114) 汽车(289) 家居(21) 安防(40) 环保(57) 科技(631) 展会(4) 数码(212) 足球(222) 体育(1072) 教育(1379) 高校(1652) 法制(2205) 军事(550) 游戏(258) 小说(762) 美女(19486) 欧美(32) 运营(18) 网络(406) 读书(294) 励志(178) 灵异(52) 奇闻(160) 趣闻(180) 历史(364) 人物(93) 星相(383) 艺术(46) 两性(320) 情感(152) 文学(300) 武林(261) 道教(62) 佛教(147) 广州(134) 地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