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各地方各部门都在传达会议精神,部署明年的各项工作。
22日,证监会也传达了会议精神,并提出了明年的6大重点工作,其中一条“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备受瞩目,登上不少媒体头条。
其实在今年年初,银保监会的一份文件(《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中国的居民储蓄一直比较高,截至今年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00.9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7.8万亿元,占比达43.7%。那么为什么现在提出要减少储蓄,转向投资?
这或许和去杠杆以及最近提出的“双循环”、“需求侧管理”有关。
【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曾列过一些数据,中国资本市场每年交易额80%来自于1.9亿户股民,而非机构投资者,散户短期炒作特征明显。
从市值结构看,工商产业原始资本(公司主要股东和战投持有)占50%,国家机构占15%,散户占25%,剩下的10%为公募私募在内的内外资持有。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缺少长期资金。而长期资金进入后,有助于去杠杆,为企业直接融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要知道现在A股市场总市值大约80万亿,居民储蓄87.8万亿中只要有1%通过理财、保险、公募基金等进入资本市场,那就是非常可观的量。
去杠杆就是去负债。那么目前我国企业负债情况如何呢?
2019年,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率(政府、居民、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总和与GDP之比)为245.4%。
其中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为151.3%。而2019年中国GDP是99万亿,也就是说当年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负债是150亿。
所以我们说的去杠杆,主要是去企业的债务,当然另外还有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
那如何帮助企业去债务,除了企业自身去产能、去库存,做好现金流管理,还要为企业提供成熟的资本市场供其直接融资。
而目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比例非常高。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存量社融中直接融资占比近年来一直在30-40%之间,而新增社融中,一般都在20%以下。如果长期如此,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只会越来越高。
而在国际上,我国的直接融资比例也比主要发达国家低得多。
因此,企业杠杆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市场化的长期资本,企业无法在股票市场直接融资,只能转而向银行或债券市场融资。
当然资本市场要成熟发展,除了长期资本,还需要系统化的配套制度,包括退市制度、注册制、监管制度等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十四五规划辅导读本中也提出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六大重点任务,其中一条就是“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资源头活水”。
除了规模庞大的居民储蓄,未来也有必要发挥理财、保险、企业年金、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
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研究了商业养老保险,提出“支持开发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养老保险,积极发展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
【二】
要构建新发展格局,也就是双循环,而双循环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必须要保证国内有充足的消费能力。
这也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需求侧管理”的原因。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提高发展型消费比重。但是如果消费跟不上,在国内大市场中,供给侧单方面的改革结果只能是相对过剩。
因此,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到了,“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之后的改革必然是供给需求互动的改革。
那问题来了,怎么保障和提高消费能力?
答:不能让贫富差距继续扩大。
一般经济学理论认为,财富越集中,越容易对消费产生挤出。
尤其是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不同人群配置资产的能力差异会使得贫富差距拉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财产净收入同比增长7.2%,而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3.6%,经营净收入同比下降2%。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出现财富缩水,而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家庭财富仍然是稳中有升,资产增值的主要来源是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
当然,证监会所说的“投资”不只是风险较高的股票市场,还有收益相对稳定的理财、保险、公募基金等,这些投资则对资产配资能力要求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