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朱琳】 网络互助行业迎来了最终章。 12月28日,蚂蚁旗下的相互宝宣布将正式关停,1个月后,现有的7500万用户将就地解散。至此,网络互助平台全军覆没,在中国发展了十年的网络互助即将谢幕。
当日,几乎朋友圈里从事保险行业的人士都在奔走相告:支付宝的“大病互助计划”相互宝将停止运行。有人或多或少都会带上类似的评论:“说停就停的相互宝,说断就断的短期医疗险,终归不如一份终身重疾险来的踏实......”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相互宝存在的十年里,一直都在质疑与争议当中。质疑它玩文字游戏有之,抨击它不规范有之......不可否认的是,相护宝在这十年,还是完成了它该做的部分使命,让一些买不起保险的人得到保障。
相互宝最新一期的公示信息显示,其目前成员规模近7500万,成立三年累计完成71期互助,救助超过17.9万名患病成员。
在上线短短1年后,相互宝参与者超过1亿。人民群众选择相互宝,选择互助平台模式背后,是底层人民“买不起保险”的深切痛楚,在相互宝关停后,这些人的保障又该由谁来承担呢?
商业保险,离穷人太远
在我国,医保和商业保险是医疗保障体系两个重要支撑,但靠这两点并不能很好地覆盖全体人民。
一旦患上大病,对于没有买商业保险的人来说,就算医保能报销相当一部分费用,随之而来的其他手术以及医药费,仍旧会成为压垮家庭的大山。
然而,商业保险成千上万的保费,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负担得起的。永达理保险经纪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朱海勇对观察者网表示,50岁以上的男性被投保人要买储蓄型(保险和储蓄功能相结合)保险的话,一年保费需要交4万元左右,终身保额是50万,女性一年保费三万块左右。
这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民群众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2019年,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对4.2万名相互宝成员进行调查后发现:67%的受访者年收入低于10万元,54%的受访者只能勉强承担10万元以内的医药费,10%的受访者除了相互宝外没有其他任何保障。
在“6亿人每月收入1000元”的现实中,每年几万元的医疗保险,注定只能保障中产阶级。哪怕是年费降到数千元的互联网重疾险产品,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一些人选择相互宝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买不起商业保险。
另外,有时候因为用户身体原因,在一些情况下,保险公司不一定能够赔付保费。
由于价格高昂以及赔付履行率问题,我国居民投保数量一直不高。2018年中保协的一份报告指出,我国国民商业健康险的覆盖率还不到10%。也就是说,我国还有将近12.6亿的人口没有商业健康险。
这种情况下,网络互助平台蓬勃发展起来,形成“医保”、“商业保险”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补充。
互助平台:“穷人的保险”
2011年,首个网络互助平台“互保公社”(后改名康爱公社)成立,以小额互保为模式,帮助癌症患者筹集医疗费。5年时间,康爱公社成员超过40万,让互助行业备受关注,大量资本与草根创业者开始涌入——顶峰时期,网络互助平台一度超过300家。
但是随着平台壮大,乱象也应运而生。非法沉淀资金、打保险擦边球等情况屡屡出现。2016年底,中国保监会迅速开展了整治行动,明确指出网络互助不是保险,小平台数量应声减少。
直到2018年10月,相互宝推出,这个行业才迎来了再次发展。通过实行分摊制、无资金沉淀等更规范的模式,上线一年后相互宝参与者就超过1亿。随后,美团、京东、百度、新浪、360等公司纷纷入局,各种网络互助平台接连上线。
相互宝在推广之初,提出“加入0费用”,采用“一人患病,众人均摊”的模式,每年一百多元的人均分摊金额,再加上每一次均摊的案例都能让用户看见的新模式,赢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
互助平台确实保障了更多的重病患者。2019年,网络互助将全国大病医疗费用平均保障水平提升0.73%。
更重要的是,互助平台覆盖的绝大多数是并不富裕的普通老百姓。过去三年,相互宝1亿成员中,有3成来自农村和县城,6成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救助了重症患者17.9万人。
正如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所评价的,在全民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之外,网络互助本可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补充力量。
争议不断的相互宝
从诞生到现在,相互宝就一直处于争议漩涡之中。
年年攀升的分摊费用,理赔过于严格,拒赔,审赔人门槛低......这都是相互宝次次引来口诛笔伐的原因。
但是这些因素或许都过于表面了。
相互宝最大的死穴,是合规风险。
2020年9月,银保监下属打非局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名为《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文中明确定性“相互宝”是“非持牌经营”。
文章指出,非法商业保险活动的三个特点是:互联网化趋势明显、具有很强隐蔽性、风险隐患和社会危害大。
“保险产品与互助计划最大的区别是背后有无监管部门监管,有监管的保险产品可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而互助计划背后没有监管,完全由商业机构操盘运作,在极端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权益是难以得到保证的。”保险从业人士,大型保险集团精算师牟剑群在其视频号中提到,“当客户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约,无论这个产品盈利还是亏损,保险公司都要确保保险责任的履行,否则就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但是互助计划是可以随时解散的,”他说。
可以说,相互宝在很多消费者的印象中是有保险性质的,但它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公共募捐的平台。因为它从初始就没有资金池,这杜绝了一些金融风险,但是又带来不稳定性风险。
就像这几年,随着相互宝的用户基数不断扩大,相互宝的分摊费用也年年升高了。
过去两年间,相护宝的分摊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2019年,相互宝分摊了30元,2020年,相互宝分摊了91元。1年时间,相互宝分摊金额涨了三倍。这引来了很多人的质疑。
不难理解,当越多患者加入平台,分摊费会越来越高,而这会加剧一些健康且一直没有得到赔付的用户心理的不平衡,随着理赔门槛越来越高,理赔手续越来越繁琐,用户花了钱投保,申报赔付时却被卡了,必然对相互宝非常失望。
相互宝最开始宣传时,打出的广告语是“0元加入”,如今不断增加的分摊金额、越来越难的理赔步骤不仅给用户带来巨大落差,也让用户内心不安。口碑崩坏又造成用户进一步流失。
健康人群加速逃离,越来越多患者加入,平台分摊费会随之越来高,陷入恶性循环......让人不得不质疑这是否最终会影响到平台的正常运转。
若平台一旦停止,对于前期一直持续被扣款的参与者来说,没有任何承诺和保障可言。如果只是扣几十块钱,那是无所谓的。但扣了几十年,每月扣两次,累积起来,总数不小。届时,那么多参与者是否还能接受,引发的舆论风险如何化解?又或者,会引发更大的社会风险么?
相互宝关停后,低收入群体的保障谁来出?
此次相护宝关停,让不少业内人士和网友感慨“有点可惜”。
但无论结局如何,相互宝的的确确使十几万病友受益。
尽管有不足,行至终局,相护宝留下的依然是一个体面的背影。
公告显示,相互宝平台将承担关停后的所有互助,成员不再参与分摊。在1月28日正式关停前,三次分摊预计将花费16亿元。
关停前符合规定的成员仍可申请互助金,预计相互宝还需再付出10亿的互助金。
除此之外,相互宝成员可选择转投商业重疾险,并有三个月的免费期。这部分成本也有相互宝承担。
相互宝选择了较为体面的退出,但是那些低收入群体再次暴露在风险之中。
2021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淮北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任千里表示:他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医保报销比例及相关政策存在一定差异。考虑到个人自付、限制性用药和部分靶向药、国家谈判药品(先行自付30%,剩余部分按比例报销)等情况,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报销比例大多不到60%,甚至更低,且每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包含大病医疗)报销上限多为40至50万元,由于实际报销的比例较低且上限封顶,以至于部分重大疾病患者在报销以后仍需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从而带来沉重家庭负担,并有可能导致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另一面,我国商业保险的覆盖率始终不乐观,
《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商业健康险覆盖率尚不足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于10月10日发布的蓝皮书显示,在对全国10个城市的5000个居民进行调查后发现,53.2%的受访者没有购买任何商业健康保险。
商业保险贵,投保要求高,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理赔纠纷多,隐藏的猫腻越来越多......这是商业保险给人留下的固有印象。
朱海勇告诉观察者网,保险公司的保额与用户所缴的费用之间基本上会形成倒挂,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最后给中老年人提供的保额可能还没有购买人合计每年缴纳的钱高。
“平价的保险”被关闭后,那一部分在处于空白地带的人,究竟由谁来保护?
俗话说,堵不如疏,在关停存在风险的网络互助平台之后,传统的保险系统,能否为互联网巨头们提供一条参与社会公益的合规渠道,也考验着监管层面的制度创新的能力。
此外,增加公共财政对全民医疗保障的支持,仍然是长期不会过时的议题。
2021年8月8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表示,目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为5.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9%;此外在卫生总支出中,政府医疗卫生支出仅为2.9%,与全球平均的5.9%有差距。
政府+商业保险两条腿走路,是进一步减轻穷人看病负担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