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阅读

6周大宝宝意外抽出牛奶血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王玥云 祝姚玲 记者 隋雪

“天哪!我们孩子的血怎么会这样?”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检验中心的抽血台前,望着刚从孩子体内抽出的这管“牛奶血”,楠楠妈妈发出了惊呼,一旁的爸爸也吓了一跳。
最近,出生刚满六周的楠楠出现了发烧、咳嗽、呼吸急促的情况,医生怀疑存在肺炎的可能,建议孩子先做个抽血检查,谁知这一抽,抽出了一管子异样的牛奶血。
医生当下就告诉妈妈:这种血很危险。

后来,经过血液检测,孩子的甘油三酯水平高达21mmol/L,远超正常值20倍。楠楠最终被确诊为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即高脂血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血脂”。
高血脂?这不是老年病吗?为什么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也会得高血脂?
青少年儿童血脂异常高达20.3%~28.5%
很多跟遗传有关,危害更大
高脂血症,常被称为高血脂,医学上又称为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甘油三酯和(或)总胆固醇升高,也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临床上主要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这四种类型。
事实上,高脂血症并不是大众所认为的成人病,甚至老年病。据研究,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达20.3%~28.5%,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为9%,在临床上,高胆固醇血症则更为常见。
儿童高脂血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像楠楠这样刚出生就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往往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之前还有刚满月就查出高脂血症的更小的婴儿。而这些遗传因素引起的高脂血症发病早,危害更大,是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重要原因。此外,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血脂异常、高总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的儿童。
心梗、脑梗,不少人小时候就血象异常
只是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
与很多其他疾病不同,高脂血症往往起病隐匿,通常都没有早期症状。
浙大儿院内分泌科邹朝春主任医师表示,门诊中经常能听到一些家长询问,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怎么会突然得高血脂?孩子并没有任何的不舒服和症状。事实上,不论是儿童也好,成人也好,很多高血脂的患者初期都没有任何不适感,大部分患儿都是在体检验血的时候偶然发现,或者成年后患有心梗、脑梗住院后查出来血脂高。
而高脂血症一旦不加以控制,后果绝对比我们想象得更为严重。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可使血液黏度增加,动脉血管内皮受损,血管硬化、粥样斑块形成,进而诱发高血压、心梗、脑梗、脑卒中等严重疾病;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还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等到出现这些严重的并发症时,再想着控制血脂,已经完全来不及了。
如果孩子有以下情况要警惕
建议做血脂筛查
良好的血脂控制,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尤其在儿童期早期发现并干预,更是可以有效预防甚至逆转血管等损伤,为孩子的一生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专家建议,对2~8岁和12~16岁的儿童在出现以下高危因素时进行血脂筛查:
(1)一级或二级亲属中女性
(2)父母有总胆固醇≥6.21 mmol/L(240 mg/dl)或已知的脂质异常血症病史;高脂血症患儿皮肤黄瘤(肘关节、臀部、跟腱部位黄瘤)

(3)患儿有皮肤黄瘤或腱黄瘤或脂性角膜弓;

(4)患儿有糖尿病、高血压,体质指数≥P95(2~8 岁)或 P85(12~16 岁)或有吸烟行为;
(5)患儿有1个中危或高危条件,中危条件包括冠状动脉瘤已消退的川崎病、慢性全身炎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川崎病合并退化性冠状动脉瘤、肾病综合征、HIV感染;高危条件包括1和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肾病和肾移植术后、心脏移植术后、川崎病目前伴有冠状动脉瘤。
除了遗传因素外,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儿童高脂血症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家长控制儿童合理饮食,督促孩子适量运动,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此外,由于儿童在9~11岁时血脂水平相对稳定,因此建议9~11岁儿童进行常规血脂筛查,排除高脂血症的风险。
一旦发现孩子存在高血脂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遵从医嘱,严格控制孩子的血脂。

原标题:6周大宝宝意外抽出“牛奶血”!医生:心梗、脑梗,不少人小时候就有端倪

本站备用网址 www.336.one
敬请收藏   以防迷路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新闻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