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亚洲特快》,昨天,也就是4月13日,乌克兰政府发布消息称,俄罗斯“莫斯科”号巡洋舰在敖德萨附近海域航行时被乌克兰“海王星”岸基反舰导弹击中并起火。
14日凌晨,塔斯社发布消息,证实“莫斯科”号巡洋舰起火,并发生弹药爆炸,船体严重受损,舰员已经弃船。稍后又有报道称该舰经过抢救,舰上的P-1000“玄武岩”在内的重型武器弹药已经没有爆炸危险,并将被拖回港口。
俄军否认该舰被乌克兰导弹击中的说法,称是舰上意外起火导致。但不论如何该舰被拖回港内只要有视频图片出现,大家应该就能看到舰上是否有反舰导弹命中的巨大伤痕,所以说如果真的是被导弹击中,那肯定是瞒不住的。
那么,这件事我们首先要说说乌克兰的“海王星”导弹,这种导弹是在苏联时代的Kh-35“天王星”反舰导弹基础上发展的。
我们知道,苏联时期发展反舰导弹,讲究一个势大力沉,射程越远越好,战斗部越大越好,速度越快越好,反正就是冲着航母去的,战斗部没有一吨也有800公斤,本身重量也是节节高,一吨两吨算轻型,四吨五吨也就一般般……
但这样的发展路线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在中短程反舰武器,尤其是要让小型舰艇能够携带和发射的导弹方面,比如“莫斯科”级巡洋舰上面的P-1000“火山”,是在P-500“玄武岩”基础上改进而来,通过用钛合金取代钢材,减轻了结构重量,因此可以增加了液体火箭燃料,从而大幅度提高射程,从500公里提高到700公司,巡航速度从2马赫提高到2.5马赫,战斗部重量高达1吨。
这样一种导弹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苏联必须建造“光荣”级这样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大型战舰才能带得动了。空射的时候,更是因为装不进图-95和图-160轰炸机的弹仓,只能在图-22M轰炸机的机翼下或者腹部半埋式挂架携带。
但是对于苏联那些尺寸更小的战舰和飞机来说,这样的超音速怪物实在是带不动。
当然苏联也开发了短程,相对小一些的导弹,比如咱们都很熟悉的P-15,也就是“冥河”或者咱们的“蚕宝宝”,以及后来的“马斯基特”,也就是SS-N-22“日炙”。但这两种导弹虽然在苏联的反舰导弹谱系里面已经算是小号的了,其实也不小,重量也有一两吨,也不是说是个船,是个飞机就能带得动的。
正好七八十年代的东德海军就提出他们需要一种适合在波罗的海澡盆里面作战的小导弹,和苏联的相关需要也正好合拍,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就有了kh-35“天王星”,这种导弹的尺寸重量性能数据都和当时西方国家流行起来的“飞鱼”、“鱼叉”这些导弹大差不差,重量500公斤出头,直径420毫米,战斗部145公斤,在苏联的概念当中简直可以算是“微型”导弹了。
冷战结束后,这种导弹也在那些不愿意、不能买,或者买不起西方,或者中国制造的类似性能导弹的国家里面开始开花。
就和当年P-15导弹成为了很多国家自行研制飞航式导弹的启蒙老师一样,“天王星”导弹也因为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为了很多国家新的导弹启蒙老师。
目前已经有越南和朝鲜分别仿制了“天王星”称为VCM-01和“海星3”,而乌克兰的“海王星”,也是以“天王星”导弹为蓝本开发的。
不过当然了,苏联时期“天王星”导弹主要组成系统的研制生产并不在乌克兰境内,所以乌克兰需要使用自己能够生产的设备,把它重新整一遍。
海王星导弹的主要研制生产单位是乌克兰基辅的“卢奇“设计局, 该局成立于1965年,在航空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诊断系统方面是苏联首屈一指的单位,不过在苏联时期他们从未独立承担过研制一套完整导弹武器系统的任务。
卢奇设计局虽然经验差一点,但想法还是很多的,他们在“海王星”导弹上还是设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修改,使其性能有了不少的提高。
首先就是发动机,“天王星”导弹的发动机是由乌克兰马达西奇设计局制造的MS-400涡轮风扇发动机,推力从360公斤提高到了400公斤,并且更加省油,由此使得“海王星”的重量从“天王星”的520公斤提高到了820公斤,射程也从130公里提高到了300公里。
那要打得那么远,原来的导引方式就显得差点意思了,所以卢奇设计局立足于乌克兰国内比较发达的计算机和电子工业,开发了全新的导引系统,加上导弹控制系统什么的本来就是人家的老本行,于是结果就是“海王星”的电子系统相比“天王星”具备了更强的探测距离,抗干扰能力也更强。总体来说,这些改进基本上和我们鹰击-83导弹及其后续改进型号大差不差吧,都是对于80年代以来的小型反舰导弹的进一步提高。
当然另一边,俄罗斯的“天王星”导弹后续也在改进,到了“天王星U”导弹,射程也提高到了260公里,掠海飞行高度从15米降低到了5米,而且重量也不过从520公斤提高到了550公斤,应该说从技术水平方面来说的话,那肯定还是比“海王星”强的。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种可能就是“海王星”的实际射程应该要超过300公里很多,只是为了到国际市场上去推销才被宣传成300公里。
不过呢,乌克兰研制“海王星”导弹本来也是想着用这种导弹进一步发展成对地攻击的巡航导弹,用来攻击俄罗斯的地面目标。这个想法呢,基本上就和海峡对岸开发“雄风2”反舰导弹之后又开发“雄风2E”巡航导弹是一样的。当然现在马达西奇等许多乌克兰的军工企业都已经变成废墟了,“海王星”后续发展的可能性也几乎已经消失了。
不过虽然“海王星”导弹和“雄风2”一样,寄托了一些相关当局不切实际的希望,但是这种导弹仍然只是一种亚音速小型反舰导弹罢了,在现代条件下并不难拦截。
问题只是……“光荣”级巡洋舰的状况实在是让人不敢说它在面对这种导弹的时候绝对安全。
“光荣”级巡洋舰是当年苏联海军设计的主力舰是不假,但这种主力舰并不是最顶级的,它有点类似于美国海军的“阿利伯克”,或者今天解放军的052D驱逐舰的地位。与苏联海军头等主力,“基洛夫”级巡洋舰相比,“光荣”的防空系统主要弱点一方面在于它的相控阵雷达系统是相对弱一些的“顶盖”,而不是更先进的“墓碑”,另一方面就是在末端近防系统方面,没有采用“卡什坦”弹炮合一系统,而是使用较老的“黄蜂AM2”短程防空导弹和AK-630近防炮。
“黄蜂”导弹就是那种有着特别“星球大战”审美趣味的那种导弹,西方称为“突现群”,它实际上是采用旋转式发射架发射, 但是这个发射架平时收在甲板下,发射的时候升起来,再旋转发射。
而AK-630防空系统的问题在于,它采用雷达和机关炮分开布局的设计,这本身就导致它的精度要差一些。
而它的主要防空雷达,3R41,也就是西方所说的“顶盖”,看外形大家就会发现,虽然也属于无源相控阵体制,但它的外形看起来不是一块平板,而是一个圆球,这是因为它是一种早期相控阵雷达,采用了馈源在雷达前方的设计。简单来说,这是在技术探索时期一种着眼于降低造价和生产制造难度的介于传统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设计方案,后来包括苏联自己,都用了更加先进的馈源在后方的设计,从而制造出了我国115、116舰和“基洛夫”级巡洋舰上使用的“墓石”雷达,和陆基S-300P的雷达大差不差。这就可以看出这种过渡方案的性能实在是有点让苏联海军都感到遭不住了。
其实按照苏联海军发展计划,如果“光荣”级在90年代后继续建造,这个雷达是会换的,但是这不是苏联都没有了吗。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对于“光荣”级、“现代”级这些冷战时代的“次顶级”主力舰的用法就是——用到烂为止。所以只有几艘“基洛夫”级巡洋舰还能进行一些较大幅度的现代化改造,而“光荣”级,那就基本上捞不到改装了。
这种水平的防空系统,对于经过改进,飞行高度降低到5米,几乎就在浪花上面掠过的导弹来说……作战效能实际上是有点可疑的。
“顶盖”雷达对低空目标探测效果不行,导致S-300F导弹难以拦截,而老旧的“黄蜂”和AK-630的末端拦截效果也十分可疑——毕竟俄罗斯的近防系统设计上一直都有点可疑,之前就曾发生过“卡什坦”系统用30毫米机关炮对肉眼可见的慢悠悠靶机开火,密集的炮弹居然就在靶机旁边乱飞就是打不下来的尴尬情况,更何况是更老旧的AK-630呢?所以中国海军在近防系统方面还是向美国和欧洲看齐,采用了雷达、光电系统安装在炮架上的近防炮和十分昂贵但性能也十分卓越的红外成像制导短程防空导弹。
毕竟如果这套系统在俄罗斯海军自己的评估当中效果可以的话,为什么现在俄罗斯新一代舰艇要采用全新的“棕榈树”和对“卡什坦”系统进行持续的改造呢?
武器老旧也就罢了,其实更让人担心的是俄罗斯海军舰艇本身的维护保养状况和舰员状态。
之前观察者网军工组也曾登上过俄罗斯的“瓦良格”号巡洋舰,这已经是“光荣”级里面最后服役的一艘了,比“莫斯科”年轻不少,但其保养维修状况也是令人咋舌,炮塔座圈锈迹堆成了山,一些舱门的锁坏了就用绳索绑一下对付着,反舰导弹发射筒下方的走廊里面还有一股可能是垃圾的异味,并且舰上还“私搭乱建”安装了不少民用空调机。看得和我们一起登舰的解放军海军老兵都直摇头,说当年他的苏联教官看到今天俄罗斯海军变成了这个样子肯定是高兴不起来了。
这最新一艘的“光荣”都这样了,“莫斯科”号情况就更差了。
“莫斯科”号在苏联时期就叫“光荣”号,也就是是“光荣”级里面最老的一艘,1982年就服役了,这么多年来就基本上没改造过,只在21世纪初增加了一套卫星通信系统,2019年以来该舰就已经停在港内不再活动,基本上就等于是“颐养天年”准备退役了,可以想象这艘舰本身,以及她的舰员状况会是个什么样子了。
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因为这次的军事行动,让这艘老舰开出来担当海上作战的旗舰,毫无疑问的, 这会出问题。
所以说俄罗斯海军说该舰是自己起火,而不是被导弹击中,其实还真的不是没有可能,之前美国“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起火烧毁的时候美国海军学院的相关文章就指出,一支海军的状态不佳的第一体现就是火灾频发,而美国海军现在的火灾问题就非常严重,许多舰艇在改装维修,或者港内维护,甚至海上航行中,都发生了火灾频发的现象,而这本身就是美国海军在全世界积极活动,超过了其实力允许范围的明显迹象。
当然了,昨天在和一个从事电子相关技术研究的朋友聊这件事的时候,我还说,会不会是“莫斯科”这几十年来唯一的重要改进,增加的卫星通信系统出了问题?结果他说,最近正好在到处给相关单位讲电磁兼容性的相关事情,而在这个领域,最出名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当年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使用卫星通信系统联系本国的时候,因为雷达和卫星通信系统会互相干扰,只能关闭对空搜索雷达,结果恰好阿根廷“超军旗”飞机发射的“飞鱼”导弹就过来了,使得“谢菲尔德”号错失了发现和拦截来袭导弹的机会。
而“光荣”级本身设计的时候是十分重视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实际上俄罗斯后来设计舰艇的时候这个问题也很重视,但问题是新加装的卫星通信系统到底有没有很好的经过兼容性的设计,这就不知道了。搞不好这就是电磁兼容性导致悲剧的又一个案例。
在目前关于“莫斯科”号火灾本身的事实尚不清楚的情况下,各种猜想也都存在并且可能稍后被证实,但不论如何,这次的事情表明了俄罗斯海军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那就是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将注意力主要放在建造新型舰艇上,而同时他们又要频繁使用海军在全世界展示存在,结果这些“历史沉淀丰富”的老旧舰艇只能拖着病躯南征北战,出现任何意外其实都不奇怪了。
而说到底,这就是俄罗斯的总体国力难以应对其面临的巨大国防安全压力,频繁使用这些看似雄壮威武,实则老旧过时的军事力量,实际上是对俄军的一种透支。
俄罗斯军队对于缩减规模,提高技术水平至今仍然有阻力,因为仍然有不少俄军老将们认为这些冷战时期生产的武器装备仍然能够维持俄罗斯强大的表象,削减这些东西就等于承认了俄罗斯力量上的衰落,其实类似的现象在2008年格鲁吉亚冲突的时候就已经暴露无疑,俄军此后也进行了有限的改弦易辙,至少把空天军理论上能够覆盖俄罗斯全境的S-200等老式防空导弹给撤装了,也缩小了坦克部队的规模。但具体到俄罗斯海军,这轮军改并没有大刀阔斧的动作,冷战时期建造的威武雄壮的舰队仍然被要求带病出场,以至于看到一次俄军舰队不带拖船的出动,都能引起军迷们的热烈讨论。
其实此前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叙利亚行动期间狂冒黑烟,舰载机拉断阻拦索坠海,以及后面在维修期间起火等事件已经给俄罗斯敲响了警钟,但是,打仗了,你怎么办呢?告诉莫斯科“莫斯科”号太老了,开不出去吗?
显然不行,于是它就开出去了,或许在俄军想来,就算是老舰,开出去在乌克兰海岸边上晃一晃,制造一些登陆行动的迹象,吸引对手注意力,总是做得到的,实在要用的话,在登陆的时候用舰上的130毫米舰炮轰几发似乎也没什么难的。
但最后的结果,悲剧发生了,不管是遭到导弹攻击起火,还是自己起火,都显示了这艘老舰的损管能力都完全不合格,毕竟你一万多吨的战舰被两发战斗部145公斤的小导弹给打到弃舰还了得?
不过从军事技术角度而言呢,这次事件也提醒了我们岸基反舰导弹的威胁仍然不可小觑,即使是“海王星”这种亚音速导弹,如果一个不小心也会让人阴沟翻船。
无疑的,日本,台湾,美国这些指望着反舰导弹在太平洋上击败世界上崛起速度最快的海军的,那这次肯定大受鼓舞——但是这事情怎么看呢?
我们先说两件事,第一件事是1940年,德国海军“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强行闯入挪威奥斯陆峡湾,结果他们以为无人防守的老旧炮台上,少数挪威士兵使用280毫米克虏伯岸炮和1900年的“白头”鱼雷出其不意在几乎零距离上开火,将这艘崭新的战舰一举打翻。虽然仅仅让德国攻占奥斯陆的行动拖延了几个钟头,但布吕歇尔号船底朝天的照片仍然让德国海军丟尽了颜面。
另一件事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人因为海军损失惨重,决定以太平洋上的一系列岛屿作为阻拦美军攻势的“堡垒”,不仅在其中许多岛屿配置了重型的岸炮,更在上面部署了大量的作战飞机。但是这种部署几乎没有对美国海军的行动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其岸基飞机一样被美军航母舰载机打火鸡,而堡垒化的岛屿要么被跳过,要么被集中兵力火力一举攻下。
其实问题并不复杂,还是老话,战争的形势不取决于一件两件新式武器——但我们要注意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战争形势确实不取决于一件两件孤立的新式武器,它取决于军事力量总体水平和战争艺术,用今天的话来说,在于你整个作战体系的能力。
在今天的台湾海峡,要是以为用几百枚“鱼叉”导弹就能扭转形势,那我们也不介意对面试一试嘛。
但同时,战争本身就是人类最复杂的有组织行动,一个细节的失误,往往就会导致一些灾难性的后果,这也是我们从历史和现实当中,应该得到的一个基本教训。所以即使台军的400枚鱼叉总体来说也不过是土鸡瓦狗,但它也只是在当我方制定完整细致,有针对性的计划,并精确有效执行的情况下,才能在未发挥巨大作用的情况下就被消灭。
历史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笑话,只有有计划,有组织的行动和当中的意外,如果“莫斯科”号的损失能让俄罗斯重新考虑其海军的建设策略,那么或许这就是她对自己国家最后的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