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义中,张飞出场早期最精彩的一场戏是“怒鞭督邮”,写得畅快淋漓,好不痛快!这场戏在历史上确有其事,情节丝毫不差,唯一的改动就是抽鞭子的主角并不是张飞,而是张飞的大哥刘备?
据《典略》记载,刘备素有“武勇”,也是个吃江湖饭的练家子。可罗贯中却把刘备美化过了头,成天哭鼻子,江山甚至都是哭出来的。不过一般老大是不拎刀上阵的,刘备的武功估计只是票友级别,唬唬外行还可以。真正上阵砍人,还要看关羽和张飞。
其实关羽张飞真正感动后人的并不是他们的绝世武功,而是他们的忠诚。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忠诚往往只是神话,听得见看不到。以关羽张飞的本事,如果跟着曹操或孙权,混个正号将军完全不是问题。
可他们跟着刘备,只有受苦吃穷的份,要换成其他意志不坚定的人,早就撂挑子另寻?头去了。当时的刘备要地没地,要钱没钱,要枪没枪,有的只是一个虚幻而迷茫的未来,所谓“志在四海,两手空空”。
在看不到彼岸的情况下,关张并没有跳下刘备这条破船,另攀高枝,而是与刘备同生死、共患难。有苦兄弟们一起吃,有难兄弟们一起扛,不离不弃,这才是男子汉大丈夫所为!罗贯中神化关羽不是没有原因的,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已经足够让我们感动。
最能表现关羽忠诚本质的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攻克徐州,刘备仓皇北逃河北,找袁绍避难,关羽被曹操俘获。虽然曹操极力拉拢关羽入伙,但关羽面对名利,丝毫不为所动,坚持要北渡黄河,寻找刘备的下落。
这段历史在史书不过寥寥数语,却被罗贯中演绎得荡气回肠。关二爷骑着赤兔马,奉着两位皇嫂,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演义神化关羽的第一个高潮。
关羽给后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四个字:仁、义、忠、孝,这正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和刘备更注重“仁”的形象相比,关羽主要的思维行为更突出了一个“义”字,通俗一点讲,就是重情重义,这是一个好男人最应该具备的品质。
江湖和官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层面,不管官场中人品质如何,“仁”字是必须天天挂在嘴边的。谁要说不爱老百姓,公开说要发百姓财,在官场上是很难混下去的。
而狭义江湖的社会道德体系没有官场那么严密,江湖的核心价值就是一个“义”字,古人拜把子都称为“结义”,没听说过有“结仁”的。水浒中好汉的聚会窝点就叫“聚义厅”,讲义气,是一个江湖中人是否可交的重要衡量标准。
关羽就很够义气,他虽然“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时无刻不想回到刘备身边。但关羽知道曹操待自己如国士,关羽不忍就这样一走了之,必须在报答完曹操的厚遇后,才能心无愧疚地离开。